罗兴亚难民儿童前途未卜

在大批逃离缅甸一年后,身在孟加拉国的罗兴亚儿童处境依然危险。

帕特里克·布朗(Patrick Brown )、奥尔加·钱伯斯(Olga Chambers)
UNICEF/UN0226391/Brown
UNICEF/UN0226391/Brown
11 九月 2018

一年前,缅甸的暴力事件迫使成千上万罗兴亚人越过边境进入邻国孟加拉国,其中60%都是儿童。在家乡时,罗兴亚难民儿童的权利长期遭到剥夺。如今,他们又失去了家园和学校,很有可能成为“迷惘的一代”。在科克斯巴扎尔地区,大多数罗兴亚人都居住在简陋拥挤的难民营里,孩子们几乎没有机会学习,也不知何时才能重返家园。2018年,生活在孟加拉国的超过50万难民儿童前途未卜。

 

UNICEF/UN0228995/Brown
UNICEF/UN0228995/Brown

在科克斯巴扎尔地区的Unchiprang难民营,为贴补家用,10岁的罗兴亚难民侯赛因·乔哈尔(Hussein Johar)全职从事雨伞和鞋的修理工作。他不得不放弃学业。他说:“我不能上学,因为我们需要钱来填补家里的开支。”在孟加拉国,有超过50万罗兴亚难民儿童被剥夺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

 

UNICEF/UN0228996/Brown
UNICEF/UN0228996/Brown

同样是在Unchiprang难民营,一名罗兴亚女童在泥地里跋涉了近一天来寻求援助。目前,由孟加拉国政府领导的大规模国际救济工作为难民提供基本服务。然而,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许多孩子至今还在失学状态,原因往往是他们需要帮助做家务或工作。

 

UNICEF/UN0227735/Brown
UNICEF/UN0227735/Brown

科克斯巴扎尔地区难民营的生活条件不仅艰辛,有时也隐患重重。8岁的桑塔拉(Santara)住在Buluankhuli难民营,这里位于山脚下,很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桑塔拉的父亲萨拉马特·乌拉(Salamat Ullah)说:“我的房子和孩子都处于危墙之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设在营地的学习中心已被淹没,隔壁的清真寺也遭到破坏。

 

UNICEF/UN0226401/Brown
UNICEF/UN0226401/Brown

在Chakmarkul难民营,对(图右)13岁的穆罕默德·费萨尔(Mohamed Faisal)而言,与接受教育相比,获得假肢要重要得多。去年,在逃离缅甸的可怕旅程中,他失去了一只手臂。他所在的村庄遭到袭击,他的左臂被子弹打得粉碎。营地中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经常抱怨这里缺乏学校教育。穆罕默德说:“我看到这里有供当地小孩上学的学校,但我这样的孩子却什么都没有。”

 

UNICEF/UN0226405/Brown
UNICEF/UN0226405/Brown

如今,迫切需要投资为罗兴亚儿童提供教育,避免他们成为“迷惘的一代”。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学习,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可以回家,他们的前途渺茫。女童和青少年尤其会遭到忽视。一名女童站在一块岩礁上,俯身看着杂乱蔓延的的Hakimpara难民营,这里住着大约30480人。

 

UNICEF/UN0227734/Brown
UNICEF/UN0227734/Brown

在科克斯巴扎尔地区Buluankhuli的一个难民定居点,一个罗兴亚男孩扛着一根竹竿。难民们需要用竹竿来加固自己的临时避难所,他们有时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才能得到竹竿,而这却占用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UNICEF/UN0228993/Brown
UNICEF/UN0228993/Brown

在Jomtoli和Hakimpara难民营之间一个热闹的交界处,一名男童背着印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识的书包,站在山脊顶上。为了更好地保护罗兴亚儿童,让他们对未来仍心怀憧憬,我们需要齐心协力,为维护罗兴亚儿童的长期权利和机会建立新的基础。通过现在投资教育,我们将给罗兴亚儿童带来稳定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