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厂到罗兴亚难民儿童:疫苗的旅程
五价疫苗可预防五种潜在的儿童致命疾病,但这些疫苗的难民营之旅绝非易事

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2018年7月19日——在科克斯巴扎尔巴鲁卡里难民营的卫生保健中心,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走进疫苗接种室,这里与等候区之间只隔着一面大的白纸板。接种员揭开疫苗瓶的盖子,撕开注射器的塑料袋。她准备为六周大的雷恰尔(Rachal)接种五价疫苗。
这种疫苗花费数年时间生产,然后在严格温控下跋涉4300公里。它们被储存在七个不同的冷藏室中,至少有17人运送,最后才能抵达罗兴亚难民营。
每天,装满疫苗的冷藏箱都会穿过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罗兴亚难民营尘土飞扬的小路。自2017年8月以来,约有70.6万名罗兴亚难民逃离缅甸,前往孟加拉国边境的难民营,其中包括近40万名儿童。这里生活环境拥挤,卫生条件恶劣,疫苗接种率低,导致儿童很容易染病。
2017年年底,白喉席卷了缅甸边境附近丘陵地区的大片篷布棚和竹棚区。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和医疗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孟加拉国政府开展了三次免疫接种活动,为难民营、临时安置点及周边地区的近50万名儿童接种疫苗。
现在活动已经完成,罗兴亚儿童将接受常规免疫接种,其中就包括五价疫苗。
这种疫苗注射一次可预防五种潜在的儿童致命疾病:乙型肝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它是孟加拉国常规免疫接种项目中所包含的10种疫苗之一。
五价疫苗的难民营之旅绝非易事。

物流挑战
装着数百个冰袋的手推车隆隆作响地通过工厂车间,被推向包装区。一名工人匆忙闪开让路。在疫苗生产厂,包装极其重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采购的五价疫苗分别在韩国和印度生产。这些疫苗首先将被空运1400-3800公里,到达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然后才能踏上通往科克斯巴扎尔罗兴亚难民营的崎岖道路。
要让全世界儿童用上高质量的疫苗,仅仅关注疫苗生产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将疫苗送往目的地的物流问题。在接种前,疫苗的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2-8摄氏度之间,否则就可能失效。在面对突发危机、道路不畅、供电不稳定和高温的国家,物流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六个五价疫苗供应商之一的物流总监表示:“我们要精心安排,让疫苗在飞机起飞前几个小时抵达机场。”
疫苗被放入聚氨酯纸箱中,用冰袋将温度保持在4摄氏度。每个盒子中都有监测标签,指示温度的变化。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在房间里忙碌,将疫苗装箱,然后把它们装上等待前往机场的卡车。

穿越孟加拉国
飞机载着专为孟加拉国和罗兴亚难民儿童准备的疫苗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降落。在机场,疫苗被放在冰袋包围的深蓝色冷藏箱中,然后被送往位于达卡市中心的”扩大免疫规划(EPI)“中心仓库。
卡车沿着高尔杉湖行驶,穿过市区拥挤的道路和色彩鲜艳的人力车。仓库是一幢四层白色建筑,走廊里堆放着一箱箱一次性注射器。”扩大免疫规划“物流官员苏博德·钱德拉·巴尼卡(Subodh Chandra Banik)说:“疫苗通常要在'扩大免疫规划'中心仓库的冷藏室里储存长达三到四个月”。
在准备发往难民营时,疫苗会被取出冷藏室,装在带有冰袋的冷藏箱里。巴尼卡将疫苗装上一辆敞篷卡车,卡车将向南行驶,前往科克斯巴扎尔。
疫苗搭乘飞机在孟加拉国降落后,从首都被运往难民营还需要12-13个小时。卡车要小心翼翼地驶过400公里的绿地、树林、沼泽地和市区,才能最后到达科克斯巴扎尔地区仓库。
第二辆卡车随时整装待发,以防第一辆卡车发生故障。抵达地区仓库后,疫苗再次被卸下存放在冷藏室中,确保其温度或“冷链”得以维持。
科克斯巴扎尔地区仓库负责人穆罕默德·赛义夫(Mohammed Saiful)一边将冷藏箱装进小卡车一边说:“我们每周都有一辆卡车前往罗兴亚难民营,每个月还会对当地居民进行一次常规免疫接种。”卡车向南行进,到达距此约40公里的冷链最后一站:乌西亚分区卫生保健中心。从那里,五价疫苗将通过救护车运往巴鲁卡里难民营的卫生保健中心。

雷恰尔躺在母亲怀里,脸颊贴着她的锁骨。他还在熟睡中。他的母亲20多岁,坐在疫苗接种室的绿色塑料椅子上。她带着六周大的儿子来到卫生保健中心接种疫苗,这里距离她和家人居住的避难所最近。在自己的村庄被烧毁后,她离开了缅甸若开邦。她和家人徒步跋涉10多天,才抵达孟加拉国。当时,雷恰尔还在她的腹中。
这位年轻的母亲正在等待护士为她的儿子接种五价疫苗,疫苗几分钟前才被送达。雷恰尔接种的疫苗可以预防五种致命疾病,帮助他在当今世界上最艰苦的环境中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