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陪伴孩子面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心理学家关于帮助儿童应对疫情期间失落和悲伤情绪的建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母亲和女儿紧紧拥抱在一起。
Adobe Stock/296606048
11 六月 2020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是我们有生之年前所未有的一次挑战,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怀念过去那种正常和规律的生活。有的人也许在为疫情中失去亲人而感到悲伤。失落、悲伤和丧亲之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困难和复杂的,对儿童来说尤为如此——因为他们可能是在人生中第一次面对这些。

我们与心理学专家丽莎·达穆尔(Lisa Damour)博士进行了沟通,探讨在这一艰难时期如何帮助您的孩子度过大大小小的困境。达穆尔博士还是畅销书作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失落和悲伤有什么区别?

“失落和悲伤是很强烈的心理体验,它会让成年人和儿童感到不安,而且常常很难过。”达穆尔博士说,“我们可以用‘失落’这个词来描述那些可以失而复得的事物,比如疫情大流行前的生活节奏和规律。”

而悲伤则用于描述影响更为持久的情况,“例如亲人的逝去。其心理上的体验是不同的,因为除了要接受那个人已经离开之外,还要接受他们永远不会再回来的现实。”

 

儿童对失落和悲伤的感受与成年人有何不同?

根据达穆尔博士所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年龄特别小的儿童可能会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困惑,既有失落,也有悲伤。5岁以下的儿童可能并不明白为什么不能上学,父母为什么呆在家中。关于死亡这一话题,他们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其涵义,也不明白人死不能复生这一道理。我们需要认识到,幼童不仅在面对着人生中的重大变故,而且他们往往不完全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故,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故。”

对于6至11岁的儿童,情况则不同。“这一年龄段的儿童非常渴望得到解释。他们已经准备好去理解是什么导致了他们所面临的这些变故,是什么让他们的亲人逝去。有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答案;但有时,我们也不知道答案,而这对孩子们来说并非易事。”

“对于青少年,这是个相当剧烈的心理过程,因为他们的情绪会很强烈。有时,因为青少年可能会担心他们没有做出正确的反应,家长就需要安慰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感到极度悲伤,又或是忘记或不去想家人的逝去,都是正常且可以预料的心理状态。”

 

如何引导孩子应对这些情绪?

家长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要有同理心,并与他们坦诚相待。而面对幼童时,要确保表述特别清楚。“对于5岁以下儿童,需要且应该得到非常明确易懂的解释,不要夹带任何委婉的说法。我们不能和儿童说我们‘失去’了某个人,因为这样他们不会理解我们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而应该这样温柔地说:‘我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你的祖父去世了。也就是说,他的身体停止工作了,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这样直接的表达对于父母着实不易,但诚实和坦率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接受某人的离去已经够难了,但如果你还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我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而感到悲伤。我如何还能支持我的孩子呢?

“让孩子看到父母悲伤并不一定是坏事。”达穆尔博士说,“当我们为亲人的逝去感到悲伤时,我们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重要的是,我们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教他们如何承受困难,即便是非常痛苦的情绪。”

如果你悲伤的感觉过于强烈,一定不要吓到孩子。“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伤情绪是正常的,但当你感到这种悲伤情绪即将失控时,就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释放情绪,或者寻求必要的支持,这样你的情绪就不会影响或者吓到孩子。”

 

当孩子为失去亲人而感到悲伤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达穆尔博士说,“6至11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失去亲人而阶段性的感到怀疑或震惊,或有时忘记了这件事情的发生,这都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让自己痛苦的情绪得到暂时的缓解。这种防御机制是暂时的,即使它伴随着一波又一波强烈的情绪。由于年轻人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亲人过世的悲伤情绪中,所以他们需要也应该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和耐心。”

“幼童有时会出现能力退化,变得依赖人,或者本来会做的事情突然不会了(比如难以规律睡眠或如厕)。这是因为他们正在试图理解生命中重要亲人的离去,同时还要应对因家人去世所带来的众多家庭纷乱。我们越能保持家庭状况的稳定,就越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了解发生了什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接受这一切。”

 

我担心我的孩子可能会抑郁。抑郁症有什么迹象吗?

“失落和丧亲之痛都是非常痛苦的经历。”达穆尔博士解释说,“重要的是要能够分辨儿童正常应对情绪的情况以及需要引起注意的情况。对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和成年人来说,如果正在通过消极应对机制处理痛苦的感受,比如持续数日的情绪低落、滥用药物、自理能力欠佳或极度难以相处,那么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对于抑郁症等问题的担忧,如果孩子连续几天情绪低落或非常烦躁,家长就应当注意。即便是丧亲之痛,也应该是暂时的悲伤,有时很强烈,然后会减退。如果儿童或青少年持续性情绪低落或脾气暴躁,就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性了。如果孩子表现出抑郁,父母应该向儿科医生、家庭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寻求指导。也就是说,当我们失去亲人的时候,经历丧亲之痛并不是一个很快的过程,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错过重要活动对我的孩子打击很大。我应该如何开导他?

“儿童完全有权利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而感到沮丧。”达穆尔博士说。同样的事情对于儿童的影响往往要大于成年人,因为这种失常的情况在他们有生以来的记忆中所占的比例更大,而我们是在用成年人的生活和经验进行衡量。“我们能够帮助他们的方式是为他们腾出空间,允许他们沮丧,并表现出同理心,因为他们看到的很多被取消的活动都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即便我们成年人觉得不算什么大事,但这些都是孩子们期待了数月甚至数年的活动。只有当我们表现出同理心之后,才能帮助他们接受现实。”

>>一本帮助儿童了解2019冠状病毒病的书

 

我的孩子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都呆在家里。我应该怎么给她解释?

达穆尔博士建议为幼童进行类比解释。“你可以这样说:‘当你感冒的时候就留在家里不去上学,这样就不会传染给别人了,对吧?现在就是类似的情形,只不过这种病毒要比感冒更危险。所以我们呆在家中,确保自己不会感染这种病毒。而已经感染病毒的人呆在家中,就可以确保不会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会想念自己的小伙伴,青少年可能更清楚现阶段无法社交的原因。而年幼的儿童可能很难理解。达穆尔博士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想和小伙伴们见面,但是在那之前,你想不想写封信给她,然后放进她的邮箱里?’”

“‘新常态’这个词非常有用,因为它提醒我们不要再去尝试回到过去的生活,因为这不可能。现阶段,我们要创造性地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模式——给孩子做好日程安排,给他们分配娱乐时间,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为他们创造成长和学习的机会。我们需要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限制条件下去努力尝试这些事情。”

 

>> 如何与您的孩子谈论2019冠状病毒病

>>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父母须知的健康提示